热烈祝贺 “陈氏源流文化发展(盐城)中心” 成 立
来源: | 作者:陈氏文化 | 发布时间: 2025-08-28 | 20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
热烈祝贺

陈氏源流文化发展(盐城)中心

 

 


一、核心使命

(一)定位

以 “传承陈氏文脉、联结全球宗亲、服务盐城发展” 为核心定位,打造集陈氏源流研究、文化传播、宗亲联谊、社会服务于一体的非营利性文化组织,成为盐城陈氏文化传承的 “主阵地”、宗亲情感联结的 “连心桥”、地方文化发展的 “助力者”。

(二)核心使命

系统梳理盐城陈氏迁徙史、家族文化、名人谱系,抢救与保护陈氏历史文化资源(如家谱、老物件、口述史);

搭建全球盐城籍陈氏宗亲交流平台(盐城市陈氏历史文化研究会),促进宗亲间文化互动、资源共享与互助合作;

推动陈氏文化与盐城地方文化深度融合,通过特色活动弘扬优秀家风、家训,助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;

整合宗亲资源与社会力量,参与公益事业(如助学、敬老、文化帮扶),彰显陈氏宗族的社会责任感。

二、总体目标(2025-2028 年)

(一)短期目标(1 年内)

完成中心组织架构搭建与制度完善,组建一支涵盖文化学者、宗亲代表、志愿者的核心团队(人数不少于 30 人);

初步完成盐城陈氏基础资料收集,建立 “盐城陈氏文化资源库”(含家谱电子版 、老照片 、口述史访谈录等);

今年10月中下旬,举办中心成立仪式及首场 “陈氏迁盐始祖公祀大典”,吸引不少于 300 名宗亲及文化爱好者参与,初步打响盐城陈氏在全国的知名度。

(二)中期目标(2-3 年内)

形成系统化的陈氏文化研究成果,出版《盐城陈氏源流大观》《盐城陈氏名人传》等专著 2-3 部;

建立覆盖盐城 10 个以上区县、辐射江苏周边城市及上海、浙江等地的宗亲联络网络,服务宗亲人数超 60万人以上;

准备打造 “盐城陈氏文化节”“陈氏家风进社区”“陈氏研学之旅” 3 个特色活动 IP,年均举办各类活动不少于3-5场,累计参与人数超 10000 人;

与盐城文旅局、博物馆、高校(如盐城师范学院历史系)达成深度合作,推动陈氏文化融入地方文旅线路与校园文化教育。

(三)长期目标(3-5 年内)

建成 “盐城陈氏文化展示馆”(线下实体馆 + 线上数字馆),成为盐城地方文化标志性展示平台之一;

推动盐城陈氏文化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,提升陈氏文化的官方认可度与社会影响力;(如盐城陈氏九四公系已经申报成功的“盐城陈氏九四公家族故事”

搭建 “全球盐城陈氏宗亲资源对接平台——《陈氏新媒在线公众号》”,促成宗亲企业项目合作,助力盐城经济社会发展;

成为全国陈氏文化研究与宗亲联谊的标杆组织,吸引全国乃至海外陈氏宗亲前来交流学习。

三、组织架构与职责分工

(一)核心决策层:理事会

组成:由盐城陈氏德高望重的宗亲代表、文化学者、企业家(各领域不少于 3 人)共 9-15 人组成,设会长 1 名、副会长 3-5 名。

职责:制定中心发展战略、审批年度工作计划与预算、审议重大合作项目、监督中心运营情况。

(二)执行层:常设部门

文化研究部

职责:牵头陈氏源流研究(家谱整理、迁徙史考证、名人研究);收集、整理、修复陈氏历史文化资料,维护 “盐城陈氏文化资源库”;撰写研究报告、编纂文化专著;邀请专家开展学术交流。

人员配置:部长 1 名(文化学者或资深宗亲)、研究员 3-5 名(兼职为主,含高校教师、历史爱好者)、资料整理志愿者 5-8 名。

宗亲联络部

职责:建立并维护宗亲联络网络(区县各公系联络点、外地宗亲微信群);组织宗亲寻根问祖、探亲联谊活动;收集宗亲需求,搭建宗亲互助平台(如助学、就业帮扶、企业资源合作);定期向宗亲推送中心动态。

人员配置:部长 1 名(热心宗亲代表)、区域各公系联络员 10-15 名(覆盖盐城各区县及重点外埠城市)、志愿者 8-10 名。

活动策划部

职责:策划并执行 “陈氏文化节”“家风论坛”“研学活动” “祭祀”等各类线上线下活动;设计活动物料(海报、手册、纪念品);对接活动场地、合作方与媒体;统计活动效果并总结优化。

人员配置:部长 1 名(有活动策划经验者)、策划专员 2-3 名、现场执行志愿者 10-15 名。

办公室(综合服务部)

职责:负责中心日常行政(会议记录、文件归档);管理中心财务(预算执行、经费收支、财务公开);对接政府部门、合作单位,处理对外沟通事务;招募、培训志愿者;维护中心官网、公众号等线上平台。

人员配置:主任 1 名(行政或财务背景)、行政专员 1 名、财务专员 1 名(兼职或外包)、新媒体运营 1 名、志愿者管理员 1 名。

四、核心工作内容与实施路径

(一)陈氏文化研究与资源保护

家谱整理与数字化工程

实施步骤:① 发布 “盐城陈氏家谱征集令”,通过宗亲联络网络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家谱(纸质版优先);② 联合高校历史系或专业机构,对家谱进行修复、校勘、转录,形成电子版;③ 建立 “盐城陈氏家谱数字库”,设置查询权限(宗亲凭身份证明可免费查询,公众可查询公开部分);④ 每年更新 1-2 次数据库,补充新收集的家谱资源。

时间节点:启动期(1-3 个月)完成首批征集,发展期(12 -24个月)完成数字化初步建设,成熟期(2-3 年)实现数据库全面开放。

陈氏名人与地方历史研究

实施路径:① 梳理盐城陈氏历史名人(如明清官员、民国学者、现代企业家),确定研究名单;② 组织研究员查阅地方志、档案馆资料,走访名人后裔,收集生平事迹与贡献;③ 撰写名人传记,拍摄短视频(如 “盐城陈氏名人故事”),在公众号与短视频平台发布;④ 汇编《盐城陈氏名人传》,在文化节期间发布。

重点项目:优先研究对盐城地方发展有突出贡献的陈氏人物(如盐商、教育家、慈善家),挖掘其与盐城盐业、教育、民俗的关联。

陈氏非遗文化抢救

实施内容:① 调研盐城陈氏特色民俗(如祭祖仪式、宗族礼仪、传统手工艺),记录流程与细节;② 邀请非遗专家指导,整理民俗资料,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;③ 培养民俗传承人(以年轻宗亲为主),定期举办民俗展演活动,避免文化断代。

(二)宗亲联谊与服务

宗亲联络网络建设

线下:在盐城各区县设立 “宗亲联谊会”(依托宗亲企业、社区活动中心或祠堂),每个联谊会配备 1 名联络员,负责收集本地宗亲信息、组织小型联谊活动;

线上:建立 “盐城陈氏宗亲总群” 及各区县、外埠城市分群(如 “上海盐城陈氏宗亲群”“苏州盐城陈氏宗亲群”),制定群规,定期推送中心动态与文化内容,禁止广告刷屏。

寻根问祖服务

服务流程:① 宗亲提交寻根申请(含姓名、祖籍、家族字辈、已知线索);② 文化研究部根据线索查阅家谱数据库、走访相关区域;③ 3 个月内反馈寻根结果,协助宗亲与祖籍地宗亲对接;④ 每年总结寻根案例,发布《盐城陈氏寻根报告》。

宗亲互助平台

助学帮扶:设立 “盐城陈氏助学基金”(资金来源于宗亲捐赠),资助盐城籍陈氏贫困学生(小学至大学),公示资助名单与资金使用情况;

就业帮扶:搭建 “陈氏宗亲就业对接群”,邀请宗亲企业发布招聘信息,为年轻宗亲提供就业指导与推荐;

敬老服务:每年重阳节组织宗亲志愿者走访盐城陈氏高龄老人(80 岁以上),送去慰问品,协助解决生活困难。

(三)文化传播与品牌打造

线上传播矩阵建设

官方公众号:每周推送 2-3 篇内容(陈氏文化知识、宗亲故事、活动预告、研究成果),设置 “家谱查询”“寻根申请” 菜单栏,方便宗亲操作;

短视频平台:在抖音、视频号开设 “盐城陈氏文化” 账号,每周发布 1-2 条短视频(名人故事、民俗展演、活动花絮、家风科普);

线上数字馆:搭建 “盐城陈氏文化数字馆”(H5 形式),包含 “源流展区”“名人展区”“家谱展区”“活动展区”,支持 VR 虚拟游览,方便全球宗亲在线了解陈氏文化。

特色活动 IP 打造

盐城陈氏文化节(每年 10 月,为期 3 天):

核心内容:开幕式(宗亲代表致辞、民俗展演)、文化论坛(邀请专家讲陈氏文化与地方发展)、家谱展、名人展、宗亲企业产品展销会、宗亲晚宴;

目标:首届吸引更多的人参与,后续逐年扩大规模,成为盐城秋季特色文化活动。

陈氏家风进社区(每季度 1 场):

活动形式:走进盐城社区,开展 “家风故事分享会”(邀请宗亲讲家族传承故事)、“家风家训书法展”(邀请书法家书写陈氏家训)、“亲子家风实践”(如 “我为父母做件事”);

合作方:盐城各街道办、社区居委会,借助社区宣传渠道扩大参与度。

陈氏研学之旅(每年 4 月、8 月各 1 次):

路线设计:盐城陈氏古祠堂→名人故居→迁徙遗址→盐城博物馆(陈氏文化专区);

参与人群:盐城中小学生、外地宗亲子女,配备文化讲解员,讲解陈氏历史与地方文化,目标每次参与人数 50-100 人。

(四)地方协同与社会服务

与政府部门合作

对接盐城文旅局:将陈氏文化融入盐城 “地方文化旅游线路”,推动 “陈氏古祠堂”“名人故居” 成为文旅打卡点;争取文旅资金支持,用于陈氏文化展示馆建设;

对接盐城教育局:推动陈氏家风家训进入中小学 “传统文化课程”,组织学生参与陈氏研学活动,编写《盐城陈氏文化进校园读本》(简版)。

与高校、文化机构合作

拟与盐城师范学院历史系合作:设立 “陈氏文化研究课题”,资助高校教师开展研究;邀请高校教授担任中心文化顾问,指导研究工作;

拟与盐城博物馆合作:在博物馆设立 “盐城陈氏文化临时展区”,每年举办 1-2 次陈氏文化特展,共享文物与资料资源。

公益事业参与

文化帮扶:组织宗亲志愿者走进盐城偏远乡村,开展 “传统文化支教”(教孩子们写家训、讲陈氏故事);

应急帮扶:在盐城遭遇自然灾害(如洪涝、台风)时,组织宗亲捐款捐物,参与灾后重建;

社区服务:定期组织宗亲志愿者参与社区清洁、敬老助残等公益活动,彰显陈氏宗族的社会担当。

五、经费管理

经费管理

设立独立银行账户,由办公室财务专员负责收支管理,编制财务报表,提交理事会审议;

实行 “预算 - 执行 - 公示” 制度,每年初制定年度预算,年末公示全年经费收支情况,接受宗亲与社会监督;

经费使用优先保障文化研究、宗亲服务与公益活动,严格控制行政办公开支(不超过年度总经费的 20%);

拟邀请专业会计师事务所每年对中心财务进行审计,出具审计报告并公开。

六、保障措施

(一)组织保障

定期召开理事会会议(每季度 1 次),审议工作进展,解决运营问题;

建立部门月度例会制度,各部门汇报工作进度,协调跨部门合作;

制定《中心工作人员考核办法》,对核心团队成员实行年度考核,考核结果与评优、任职挂钩。

(二)人才保障

建立 “志愿者招募与培训体系”:通过公众号、宗亲群发布招募信息,定期组织培训(文化知识、服务技能、活动执行),颁发志愿者证书;

设立 “陈氏文化研究人才库”:吸纳高校教师、历史学者、资深宗亲加入,为中心提供智力支持;

开展 “年轻宗亲培养计划”:选拔 30 岁以下的优秀陈氏宗亲参与中心工作,培养文化传承与组织管理的后备力量。

(三)制度保障

制定《中心章程》,明确中心宗旨、组织架构、议事规则;

完善《资料收集与管理制度》《宗亲信息保密制度》《财务管理制度》《活动安全管理制度》等配套制度,确保运营规范;

建立 “意见反馈机制”:通过公众号留言、宗亲群、线下意见箱收集宗亲与社会各界的建议,及时调整工作方向。



新闻
更多
更多